
电气运输设备是重塑全球城市交通与物流的核心引擎。随着电动平衡车、智能滑板车等载人设备融合智能技术在快递、零售等场景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正在加速。而这类设备的标准化问题,始终是国际产业关键议题。近日,国际电气运输设备标准化与具身智能前沿技术研讨会在普陀召开。会议邀请到了来自欧洲、北美、亚洲的国际专家,深入解读电气运输设备的全球法规、国际标准和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与ULSE(UL Standards & Engagement)联合主办,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承办。上电科扎根普陀多年,在智能电器、智能交通、智能市政等领域积累深厚,不仅拥有国家级和行业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还承担着国家低压电器、中小型电机、无线电干扰等标委会的标准归口工作。近些年,上电科已牵头或参与制定近五百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一直是电器、电机行业技术发展的引领者。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上电科旗下集机器人研发、服务、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时也是上海市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秘书处单位的实施载体。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四梁八柱”之一,始终围绕机器人产业的需求,搭建机器人共性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担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认证职能,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进程,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此次研讨会,上电科作为IEC/TC 125(国际电工委员会电气运输设备技术委员会)电气运输设备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拥有吴小东(IEC/TC 125主席)、郑军奇(IEC/TC 125/WG1注册专家)、邢琳(IEC/TC 125/WG6、WG9召集人,IEC/TC 125/WG1、WG4注册专家)、朱晓鹏(IEC/TC 125/WG10)等多位重量级国际标准化人才。依托自身在国内外标准研制的技术优势与专家资源,与全球权威标准组织ULSE紧密合作,互补发力,为全球电气运输设备产业的规范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研讨会紧凑高效,内容聚焦产业关心的“政策解读、国际标准、前沿技术、区域合规”等话题,亮点纷呈。现场,来自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行业专家,分别介绍了当地电气运输设备的事故情况、标准应用转化进展以及路权使用现状,为计划出口的制造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指引,助力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报告环节中,专家们还针对载人电气运输设备、载物电气运输设备的差异展开标准解读,围绕电气运输设备未来的认证需求和产业链生态建设维度进行了分享,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参考。“载物电气运输设备在国内落地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性能标准制定格外重要。”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标准服务中心部长邢琳提到,并详细解读了IEC63281-3-2载物电气运输设备的性能标准的核心技术内容。
如今,电气运输设备已成为独立品类走进日常生活,但由于世界各地的法规政策不同,应用场景要求也有所差异。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制定能落地、可执行的技术标准,让融入具身智能技术的电气运输设备,更好地融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物流体系。
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