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顿巴斯地区红军城的废墟中突然冲出一支装甲部队,豹2坦克的炮管在硝烟中格外醒目。这是乌克兰第155机械化旅的坦克营,在红军城告急后紧急驰援,正对俄军突击队发起反击。 这支被称为 “法械旅” 的精锐部队全员在法国接受过北约军事培训,配备法国制造的轮式突击炮、装甲车和凯撒大炮等先进武器。但此前他们因战场表现不佳饱受质疑,甚至传出逃兵问题。 红军城的厮杀已进入最惨烈阶段。俄军无人机、火炮、导弹战机日夜不停轰炸,突击队甚至深入城市内部在乌军背后发起攻击。乌克兰指挥官私下承认,一线部队打得异常艰难。 8月1日,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一枚 FAB-3000重型制导航空炸弹 精准命中并彻底摧毁了康斯坦丁诺夫卡附近的一座桥梁。这次袭击标志着俄军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从正面打击乌军一线兵力转向打击后方核心后勤设施。 这座桥梁是乌军补给和机动的关键通道,其被毁显著限制了乌军在该前线地段的后勤保障能力。俄军“柳叶刀”巡飞弹已摧毁通往红军城的3座关键桥梁,迫使乌军不得不依赖夜间空投补给。 俄军同时加强了对乌克兰重要补给仓库和弹药基地的轰炸力度。一旦北约武器抵达乌克兰,俄导弹立即实施攻击,力求将西方导弹炸毁在仓库里。这种 “釜底抽薪”战术 被俄军视为最有效且代价最低的战法。 俄罗斯还轰炸了乌克兰哈尔科夫州洛佐瓦市的后勤枢纽系统,直接导致该地区的铁路枢纽和火车站等关键设施瘫痪。俄军似乎意识到,炸碉堡、炸据点只能解决一时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摧毁乌克兰的战争潜力。 在顿涅茨克方向,俄罗斯空天军飞行员用四枚FAB-500炸弹摧毁了沃尔恰河上的一座桥梁,切断了乌军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运输弹药的路线。这种 系统性破坏乌军后勤网络 的行动正在各条战线展开。
红军城激战正酣之际,俄军突然爆出惊人消息:逮住了三条“大鱼”。第一条确认身份的是波兰准将亚当·马尔恰克,他在恰索夫亚尔附近被导弹或炮火命中身亡。这可不是普通雇佣兵,而是 北约高级军官直接参与前线指挥 。 另外两条“大鱼”身份尚未完全公布,但俄方透露是伪装成雇佣兵的北约现役军官。这些人不仅参与作战,还直接插手乌军总参谋部决策,甚至操作关键武器系统。他们的身份一旦确认,将引发俄与北约关系的重大危机。 北约陷入集体失语的尴尬境地。既不能承认派兵参战,又不敢否认这些人是自己人。这种骑虎难下的局面正是俄军精心设计的战略陷阱。 当红军城战火纷飞时,普京却做了一件看似与前线无关的事:启动 贝加尔-阿穆尔铁路改造 ,升级西伯利亚大铁路,并规划一条贯通科拉半岛到远东的新线路。这绝非普通基建工程,而是俄罗斯为战后时代设计的战略布局。
这条钢铁动脉将加固俄罗斯的军事补给线,同时成为能源出口新通道。在西方制裁封锁油气管道的情况下,俄罗斯可通过铁路将煤炭、天然气输送到亚洲市场。普京显然在下一盘更大的地缘经济棋局。 俄军战略转变背后是血的教训。红军城战役证明,单纯依靠正面强攻不仅代价高昂,而且效果有限。即便俄军突击队已进入城市内部,仍无法完全瓦解乌军抵抗。这种消耗战对俄军同样不可持续。 乌克兰军队的 “千刀万剐”战术 ——以小股突击队进行进攻——给俄军造成重大损失。仅七月份,俄军总损失就超过33,200人,比上个月多了800人。这种逐寸争夺的消耗战迫使俄军必须寻找更高效的战略。 俄军终于认识到后勤是现代战争的命脉。在布良斯克方向,乌军特种部队突袭并炸毁了具有关键战略意义的察塔河大桥,致使俄军长达16公里的运输线被切断。这种 “断链战术” 让俄军亲身体会到后勤中断的致命性。
俄军的觉醒还体现在多维度协同作战能力的提升。在红军城战役中,俄军不仅从地面推进,更借助城市地下密密麻麻的煤矿矿井网,实施地底渗透。当乌军全力防备正面强攻时,俄军敢死队从数百米深的隧道发起突袭,完全出乎乌军意料。 战场信息控制成为新焦点。俄军克拉苏哈电子战系统制造的12分钟通信中断,导致乌军指挥链彻底断裂。在城西公路上,失去无人机预警的乌军车队如无头苍蝇般撞进俄军伏击圈。 信息优势正转化为战场胜势 。 红军城战役可能成为整场冲突的转折点。这座城市控制着6条高速公路和5条铁路,是乌克兰东部最重要的物资枢纽。一旦失守,整个乌东防线将面临崩溃风险。 俄军已传出消息,向普京保证3个月内将打崩乌克兰防线取得大胜。虽然消息尚未得到权威证实,但反映出俄军日益增强的自信。历史上看,俄罗斯 每次战争初期都付出沉重代价,但最终往往赢得胜利 。
乌军处境日益艰难。第155旅的阵地日志显示,7月中旬该旅战斗减员达67%,一个满编120人的连队只剩38人能持枪作战。仓库里堆放着成箱过期炮弹和塞着二战时期磺胺粉的医疗包,士兵甚至使用“纸板防弹衣”和“碎布头盔”。 随着乌军逐步从红军城撤退,景象惨烈:缺乏装甲车掩护,士兵只能靠双腿在泥泞小路上逃命,成为无人机的活靶子。伤员无人照应,装备扔了一地,部队沟通完全断线。 一位撤退中的乌军炮兵在日记中控诉:“我们拆超市货架焊反坦克桩,却挡不住自己人的尸体爆炸”——俄军在乌军撤退通道布设压力感应炸弹,伪装成阵亡士兵遗体。 红军城战役的结局已渐明朗。英国《每日电讯报》直言不讳表示,红军城失守只是时间问题,美乌高层已做好“心理准备”。这座乌东地区的核心枢纽陷落,将为俄军打开通往库皮扬斯克和沃尔昌斯克的大门。
俄军战略觉醒的效应正在扩大。在别尔哥罗德州,乌克兰无人机发现俄军在桥梁上埋设的TM-62反坦克地雷,一发FPV无人机引爆炸药,整座桥梁瞬间化为乌有。这种精准打击与俄军早期狂轰滥炸形成鲜明对比。 红军城郊外,第155旅的豹2坦克仍在废墟间游弋,但整场战役的天平已经倾斜。俄军工程兵部队已开始修复通往红军城的铁路线,而普京签署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升级计划,正将俄罗斯的 战略纵深延伸到太平洋沿岸 ,为长期对抗西方制裁铺平道路。 这场战役可能成为现代城市战的教科书案例,也被地缘政治学者视为 欧亚大陆力量重组的序章 。
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